组件化开发
小程序在未出现组件之前,要重用的话,只能简单(复制)粗暴(黏贴)组件化开发的优势:1、可复用(wxml/wxss/js)2、代码分离,可维护(更重要)
先创建components文件夹:用于存放组件,然后再创建组件文件夹 注意
: 组件的文件名并不是组件名,而页面文件名是页面名,组件名是引用时才确定的
页面先引用后使用在页面的配置文件(.json)中引入组件{ "usingComponents": { "组件名":"/components/tab/index" }}在页面中使用组件 <组件名 />
(定义在app.wxss中)全局样式,页面是全部继承的,而自定义组件只是部分继承**全局样式一般设置字体和字体大小
只支持font、color样式组件可以继承,其他样式不继承
1、尽量不要留空白间距
1、给组件绑定事件(.wxml) components/love/index.wxml 2、实现组件事件处理函数(.js)methods: { tapLove(ev){ console.log(ev); }}
页面只有data,而组件有data和properties
data与properties中的数据都可以在组件中进行单向数据绑定原理:与页面其实一样,小程序编译后,data与properties将会和并成一个data (如果data中与peoperties中有重名数据,优先peoperties)所以进行动态数据绑定还是使用this.setData()方法使用原则:data:内部数据properties:外部数据(页面调用组件,传递进来的数据,不传递就使用默认值)
1、通过组件属性(接收参数,而页面是通过onLoad(options)接收)2、通过getApp().globalData.xxx 获取全局数据3、通过缓存获取全局数据
到底业务逻辑是放在组件中还是该放在页面中?
由于组件是可复用的,每个页面都可以使用同一个组件,此时需要看清楚这个业务逻辑是 **共有** 还是 **个性** 的共有的必须写在组件内(例如样式)个性的必须写在页面中(例如请求URL)
组件的属性值被更改时的响应函数
,注意如果在observer函数中使用this.setData()修改自身属性可能发生死循环导致内存溢出
插件开发
事件与事件处理
1、事件是视图层到逻辑层的通讯方式(小程序内置事件)2、组件与页面的通讯(自定义事件)
长按事件:longpress点击事件:tap触摸动作开始:touchstart触摸后移动:touchmove触摸动作结束:touchend还有各个组件上都有各自特定的事件
有2种方式:bind、catch 无论是内置还是自定义事件,都是使用这种方式
写法:bind:tap/bind:touchmovecatch:tap/catch:touchmovebind与catch的区别bind事件绑定不会阻止冒泡事件向上冒泡,catch事件绑定可以阻止冒泡事件向上冒泡。
事件分为页面事件和组件事件页面事件主要写在页面中,在页面wxml内组件先绑定事件bind:tap,在js中再绑定事件处理函数组件事件主要写在组件中,在组件wxml内组件先绑定事件bind:tap,在js中再绑定事件处理函数**页面与组件在事件绑定和处理上是完全独立的2个部分,互相没有关联,也不能互换**组件的事件可以冒泡到页面上去
// 自定义事件激活this.triggerEvent('myevent', { param:"wutao"}, {});// 第一个参数:自定义事件名称// 第二个参数:detail对象,自定义数据(传参数)// 第三个参数:触发事件的选项// 自定义事件处理:在页面wxml的组件调用标签处写下如下代码
新布局
flex 新一代布局样式,以前很难实现的布局,现在变简单了
1、元素本身不会因为display:flex而改变原本块状或行间特性2、flex下的item元素会变成行间特性(原本块状特性改变)
新单位
rpx
是小程序提供的一种自适应单位,与iphone6的尺寸是1:1, 推荐设计稿以IPHONE6为原型
rpx 与 px 的区别是什么?1、px不会自适应,无论什么机型,什么尺寸屏幕都是一个大小,有些字体不随设备屏幕发生变化时使用px2、rpx会自适应,根据机型发生相应改变
Promise
// 请求1let req1 =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});// 请求2let req2 =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});// 请求3let req3 =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});// 要求执行顺序1、2、3req1.then(res => { return req2;}).then(res => { return req3;});
// 请求1let req1 =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});// 请求2let req2 =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});// 请求3let req3 =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});// 要求并行执行1、2、3 全部执行完才执行then中的回调函数Promise.all([req1, req2, req3]).then(res => {});// 要求并行执行1、2、3 谁先执行完就执行then中的回调函数Promise.race([req1, req2, req3]).then(res => {});
// 请求1let req1 =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});// 请求2let req2 =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});// 请求3let req3 =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});let req4 = req1.then(res => { return req2;})// 要求串行执行1、2,与3并行执行Promise.all([req4, req3]).then(res => {});// 要求串行执行1、2,与3并行执行Promise.race([req4,, req3]).then(res => {});
有4种情况: 1、返回Promise 2、返回具体的值 3、不返回 4、抛错误
无论2还是3,then都会返回一个Promise对象,而且对象中执行resolve()方法// 有返回值valresolve(val)// 不返回resolve(undefined)**所以后面then都会执行第一个函数
catch为then的语法糖,它是then(null, rejection)的别名。也就是说,catch也是then,它用于捕获错误,它的参数也就是是then的第二个参数。所以,假设catch中如果return 值的话,新的Promise对象也会是接受状态。var example = new Promise((fulfill, reject)=>{ let i = 1; reject(i);})example.catch(()=>{console.log('我是第一个catch的回调函数'); return 1;}).then(() =>{console.log('我是第一个then的回调函数'); throw Error }).catch(()=>{console.log('我是第二个catch的回调函数')}).then(() => {console.log('我是第二个then的回调函数')})调用reject函数后,promise变为rejected状态,故执行第一个catch的回调函数第一个catch的回调函数return 1,故执行第一个then的回调函数第一个then的回调函数throw Error,故执行第二个catch的回调函数第二个catch的回调函数ruturn undefined(如上文所言),故执行第二个then的回调函数
自定义登录态
请求封装
全局样式
全局样式写在:app.wxss
page{ color: #999999; font-size: 33rpx;}
wxs页面脚本
1、页面渲染2、数据处理**wxs可以使用js代替,是否代替取决于个人决定**wxs类似html页面中内嵌js代码**wxml文件内部不能编写js或调用js,如果想调用,必须使用wxs
1、使用.wxs文件(可重用性更好)// /pages/tools.wxsvar foo = "'hello world' from tools.wxs";var bar = function (d) { return d;}module.exports = { FOO: foo, bar: bar,};module.exports.msg = "some msg"; { {tools.msg}} { {tools.bar(tools.FOO)}} 2、使用 标签(在wxml中) var msg = "hello world";module.exports.message = msg; { {m1.message}}
注意事项
1、CSS选择器其实比官方文档支持得更多2、自定义组件的容器如果是行间元素,那么最外层元素会有最小高度21px,所以请尽量使用块状元素作为容器3、wxml不但可以获取对象的属性,还可以获取具体数组元素 { {arr[0]}} { {obj.pro}}